中国为什么要把战场选在老山,越南少将总结:太狠了,条条致命

中国为什么要把战场选在老山,越南少将总结:太狠了,条条致命

经过长达六小时的猛烈炮击后,战场终于陷入了沉寂,越南方面损失惨重,尸体堆积如山,伤亡人数极为可怕。越军付出了近3000人的代价,然而仍未能阻止解放军的步伐。这场战斗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,也让越南失去了继续抗战的能力。在接下来的十年里,老山几乎成为中国军队的“练兵场”,各大兵团轮番驻扎,每隔一段时间便进行实战演练,这种强大的军事存在对越南形成了巨大的震慑力。

然而,越南在1979年自卫反击战中的失误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深刻的教训。当时,中国军队在短短20多天内便成功推进到越南的首都河内,整个越南几乎陷入了崩溃边缘。关键时刻,中国军队决定停止进攻,出于对未来和平的考虑,选择宽容地放过了越南,给了对方一线生机。然而,越南政府不仅未能感激中国的宽容,反而借此机会进行报复,多次向中国发起挑衅,直至老山战役爆发,越南才彻底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。

阮德辉对中国为何选择老山作为战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。首先,老山的地理优势不容小觑。战争爆发时,老山地区仍处于中越双方的共同控制中。中国占据的位置较为平坦,地形适合运输与支援,兵力调配方便。相比之下,越南的阵地多山且林密,天然屏障众多,后勤补给线路极为脆弱,几乎没有什么战略优势。

最为关键的因素是,中国在该地区采取了非常精细的战术布局,部署了大量的观察哨,密切监视着越军的动向。每当越军有集结迹象,中国解放军便迅速发动突袭,给予敌人巨大的打击。越南尽管多次尝试反击,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后勤保障和强有力的指挥,最终只能陷入无尽的死循环。

从战略角度来看,选择老山作为战场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。中国有意控制战争的规模,选择了一个远离大城市、处于边境的小区域作为战场,通过小规模的战斗积累优势,逐步消耗敌人的资源。与此不同的是,位于战争前线的越南几乎把所有的兵力与资源都投入到了这场战斗,却忽略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机会,最终错失了全球化的经济窗口。

与此同时,国际社会对这场冲突的关注度较低,西方大国并未介入,也未对中国采取任何行动。对中国来说,这场战争的目的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,更在于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国际局势的平衡。

阮德辉认为,越南最终的失败,源于中国精心策划的战略与战术,尤其是在经济制衡上的巨大优势。在这场战争中,越南不仅耗尽了大量的兵力,还浪费了宝贵的经济资源,错失了国家发展的最佳时机。而中国则凭借强大的经济支撑,成功维持了国内的稳步发展,并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潮中获得了显著增长。

今天回望老山战役,它不仅是两国军事力量的较量,更是一次战略上的博弈。地理优势、战术巧妙、经济支持三者相辅相成,使得这场战争最终成为越南的一场灾难。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,和平来之不易,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经济与外交的重要性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